製圖/邵競
  晨報訊 上海市深化國資改革促進企業發展工作會議昨天上午舉行。市委書記韓正強調,上海到了沒有改革創新就不能前進的階段,必須認真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,正視當前上海國資國企的差距、msata不足和不適應,下定決心深化國資改革、促進國企發展,管好用好這些寶貴財富,切實增強上海經濟整體活力和競爭力,為國家全面深化改革做出更大的貢獻。
  會上,市委副書記、市長楊雄就新一輪國資改革發展的目標任務進行了部署。副市長周波對市委、市政府《關於進一步深化上海國資改革促進企業發展的關鍵字意見》作說明。市領導李希、屠光紹、應勇、徐麟、艾寶俊、沈曉明、尹弘、洪浩、周太彤出席。
  韓正:我們不能躺在過去的功褐藻醣膠勞簿上
  未來80%以上國資集中在戰略產業、基礎設施房屋貸款、民生改善領域
  韓正指出,改革開放以來,上海始終把國資國企改革作為經濟體制改革的中心環節,不斷深入推情趣用品進,取得了明顯成效。但是,必須清醒地認識到,以前的改革紅利已基本釋放,目前的國資國企現狀,與形勢的發展、與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的任務要求、與群眾的期待,有差距、有不足、有不適應。“我們不能躺在過去的功勞簿上,不能自我感覺良好,不能錯失機遇,造成歷史性的遺憾,必須正視問題、認清使命、克難奮進,出路在於深化改革。”要樹立問題導向的思維,改革的進程,就是不斷解決問題、不斷解放生產力的過程。要充分認識到,國資國企是上海發展的最大存量資源,其潛能亟待進一步釋放,其發展又到了一個重要關口,按照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的要求,上海國資國企存在許多明顯的、亟待解決的問題和瓶頸,比如,動力活力不夠足、作用貢獻不夠大、能級能量不夠高。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對深化國資國企改革提出了一系列新要求,目標方向十分明確,開啟了新的改革窗口。我們一定要深入貫徹落實三中全會精神,合力推進國資國企體制機制整體創新、聚焦突破重點環節,主動承擔起率先改革的責任、創新發展的責任、有效保障的責任。
  韓正強調,全市擰成一股繩,敢於啃硬骨頭、敢於涉險灘;以開放促改革,吸引民資、外資等社會資源參與國資改革,支持各類企業“走出去”參與全球資源配置;不斷激發國資國企改革創新的動力和轉型發展的活力。要明確職責、形成合力,市裡已成立國資國企改革工作推進領導小組,按照市委、市政府的統一部署,全面負責改革的統籌協調、整體推進和督促落實。
  [在五個方面實現率先突破]
  ●核心是以國資改革帶動國企改革。
  國有企業要真正成為市場主體,就必須切實解決長期沒有得到解決的政企不分、政資不分的問題。深化國資改革,從過去管國企為主向管國有資本為主轉變,更好地體現國有資本出資人的角色。 “管多、管少、不管”並舉,凡是和出資人有關的事情,都要嚴格地管起來;少管企業人事,特別是競爭類的企業;不管企業內部事務,把過去越位、錯位的歸位,讓企業更好更主動地面向市場。
  ●目標任務是提高國有企業活力和國有經濟競爭力。
  途徑是有進有退,進而有為、退而有序,在有進有退中進一步凸顯國有企業在國有經濟中的集中度,在產業類的集中度就是體現戰略性,特別是先導性、基礎性新興產業。上海要通過三到五年的努力,使國有資本的80%以上,集中在戰略產業、基礎設施、民生改善領域。
  ●實現形式是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。
  實踐證明,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,比較可行的基本方式是成為公眾公司、實現整體上市。要繼續提高資本證券化水平,加大集團公司改革改製力度。同時,要把握好發展混合所有制的本質。我們發展混合所有制,不是簡單地把國有企業一賣了之,更不是照搬照抄其他模式,而是要從實際出發推動改革。
  ●關鍵環節是統一管理、分類監管。
  完善國有資產管理體制,實現以管資本為主加強國資監管。強化國有資本的統一集中管理、統一平臺公開運作;實施分類監管,讓不同類型的企業找到自己的歸屬,在治理結構、管理方式、選人用人、激勵約束機制等方面有所區別,分類施策,不颳風、不一刀切;放活企業,讓企業真正成為市場主體。
  ●根本是有利於企業家成長集聚的制度建設。
  國資國企改革的成效如何,一個重要方面,就是要看上海能不能有適宜企業家成長的土壤,能不能吸引和集聚一大批企業家。要完善有利於集聚人才資源的激勵機制,鼓勵人才在上海這個舞臺上施展才華;要完善有利於企業家成長的任職機制,讓懂市場、懂經營的人來乾企業,讓幹得好的人以企業為家,不能總是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,乾好乾壞一個樣;要完善有利於改革創新的容錯機制,改革有風險,創新有失誤,市場更是變幻莫測。
  “要對企業家多些理解和包容,不能總是對著報表看數字來評價企業家。急功近利的決策,也許短期報表會好看;立足長遠的決策,也許當年的報表並不好看;有的決策為了長遠利益,還要犧牲一些眼前利益。只要企業依法依規、企業家勤勉盡責沒有牟取私利,就不該作負面評價。這些機制,當前上海相當缺乏,必須要建立,否則,敢於創新的企業家在上海無法冒出來。 ”
  楊雄:政府不能既當“裁判員”、又當“運動員”
  國資監管改革是關鍵,要敢於“開閘放水”、“放虎歸山”
  楊雄在講話中充分肯定了近年來國資國企改革發展取得的成績。
  他指出,要準確把握新一輪國資國企改革發展的目標定位。今後三至五年,我們推進新一輪國資國企改革發展,就是要以深化國資改革帶動國企改革為核心,以市場化、專業化、國際化為導向,以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為重要途徑,提高國有企業活力,提高國有經濟整體競爭力,推動全市經濟持續健康發展。新一輪國資國企改革是否成功,關鍵看“兩個提高”的目標能否實現。一定要圍繞這個目標,堅定不移、持之以恆地推進各項改革發展工作,國資監管要更加有利於釋放市場活力,國資佈局要更加有利於發揮國資的戰略引領和基礎支撐作用,國企制度要更加有利於增強企業的內生動力。國資監管改革是關鍵,政府不能既當“裁判員”、又當“運動員”,要敢於“開閘放水”、“放虎歸山”。國資佈局優化是途徑,要切實做到有所為、有所不為。國企制度完善是基礎,要讓國企的“源動力”持續迸發。最核心的就是堅持市場化取向,推進市場化改革,在實行市場化管理中激發活力,在參與市場競爭中提高競爭力。
  楊雄強調,下一步的關鍵是抓推進、抓落實,重點要做好四個方面工作:
  第一,加快完善國資管理體制。
  堅持出資人職責定位,以管資本為主,以產權為紐帶,實現更有效率、更有活力的國資監管,關鍵是要實施企業分類監管。
  第二,著力優化國資佈局結構。
  堅持“進而有為、退而有序”,採取多種方式優化國資佈局結構,把更多國資集中到關係國計民生的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,深化開放性市場化重組、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、用好國資流動平臺。
  第三,推動國企完善現代企業制度。圍繞推進國企市場化改革,建立權責明確、管理科學的現代企業制度,夯實企業的市場主體地位,分類健全法人治理結構、分類實施長效激勵約束、建立市場化選人用人機制。
  第四,支持更多的國企 “走出去”。實施國際化戰略是做大做強本土企業的有效途徑。要鼓勵國企充分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,參與全球資源配置,增強國際化經營能力,培育一批本土跨國公司,加強政策扶持、完善服務機制。
  [方案解讀]
  17日,上海市政府公佈“國資國企改革20條”,對發展混合所有制、加強國資監管和完善現代企業制度等作出部署。上海國資在地方國資系統中體量最大,也是十八屆三中全會後第一家推出改革方案的。專家預計,在“第一槍”的示範效應下,從現在到明年兩會,將是各地推出國企改革細則的高峰期。
  信號1·混合所有制
  改變“一隻手壓倒一片手”
  積極發展混合所有制,是三中全會提出的精神,也是此次上海國資改革的重點。對競爭類國企,上海要求“能整體上市的要儘快上市”,不能整體上市的,也要引入戰略投資者。“新一輪國資改革的關鍵,不只是提高國資證券化率。而是通過上市和股權多元化,切實改善公司治理結構。”國資改革專家、上海天強管理咨詢公司總經理祝波善說。
  完善公司治理結構,首先要從股權結構做起。復旦大學企業研究所所長張暉明指出,在很多上市國有企業,國有股呈絕對控股地位,持股比例達到70%左右。“在這種局面下做決策,別的股東再有異議也沒用,因為國有股一隻手就可以壓倒一片手。”
  祝波善認為,在大多數競爭性的領域,國有絕對控股其實並不必要,相對控股、參股都是可以的。
  事實上,上海已經邁出了這一步,比如平安信托入主上海家化,弘毅投資參股城投控股,都體現了上海國資對待非公有資本的開放態度。“這樣政府就可以從管企業中脫開身來,轉為管資產,專註於國有資產的投資回報率。”中歐國際工商學院教授王建鉚說。
  信號2·去行政化
  不能既當高官又拿高薪
  國企改革,最難改的其實是人。公眾比較深切的感受是,很多國企領導人更像官員而不是企業家,如很多中央企業負責人是“副部級”。還有一些國企負責人,一邊享受與行政級別掛鉤的各種資源,一邊還拿著市場化的高薪。
  上海此次出台的國資改革意見中,國企“去行政化”是濃墨重彩的一筆。意見明確指出,要推進市場化導向的選人用人和管理機制。具體措施包括“全面推行國企領導人任期制契約化管理”、“合理提高市場化選聘比例,在市場化程度較高的企業,積極推行職業經理人制度”,等等。
  當然,“去行政化”是一個漸進的過程。“對於國企一把手,短期內全部取消行政級別可能有點難。但可以採取這樣的辦法:有人不適合乾企業,就讓他退回政府行政崗位。有的臨近退休,退休後再用市場化選聘來招才。”王建鉚認為。
  張暉明認為,在通過“去行政化”、讓國企負責人完成“身份轉換”後,建立長效的激勵約束機制才能提上日程。對此,上海國資改革意見提出,對符合條件的國有控股上市公司,可實施股權激勵或激勵基金計劃。人力資本密集的高新技術和創新企業,可實施科技成果入股、專利獎勵等激勵方案。意見同時提出,要健全與長效激勵相配套的業績掛鉤、財務審計、延期支付和追索扣回等約束機制。
  信號3·分類監管
  避免公益性國企損百姓福利
  在現實中,人們會經常碰到這樣的困惑:一家壟斷型國有企業,如果虧損了,外界會指責它造成國有資產流失。如果賺錢了,而且賺得很多,外界又會認為它憑藉壟斷地位與民爭利。
  這個困惑,實際上是國企功能定位不清的問題。北京師範大學公司治理與企業發展研究中心主任高明華指出,在現實生活中,一些具有壟斷性質、本該提供公共產品和公共服務的國企,卻存在過度市場化的傾向。“對於這類企業,考核它的指標不應該是賺多少錢,而是能否向公眾提供高質量的公共產品和服務。”
  為此,上海市提出,要明確國企功能定位並實施分類管理。競爭類國企以經濟效益最大化為主要目標,功能類國企以完成戰略任務或重大專項任務為主要目標,公共服務類國企以確保城市穩定運行、實現社會效益為主要目標,並引入社會評價。
  顯然,實施分類監管後,國企不再是簡單地追求“資產保值增值或企業利益最大化”,而是在更高的層面上謀求“百姓福利最大化”。這也是國企作為全民所有制企業的本意。
  當然,就目前的分類而言,各個類別間的界限不一定那麼清楚,這就需要對國有資產佈局進行再調整。在完善分類監管之餘,上海還提出,將逐步提高國有資本收益上繳比例,到2020年不低於30%。上繳收益按產業調整、基礎設施建設和民生保障各三分之一支出。“不能讓國企賺了錢成為一小部分人的超額福利,而應該成為全民共享的紅利。”王建鉚說。
  信號4·出海“覓食”
  上海力推企業走出去
  意見明確要求,將優化國資結構與產業佈局,加強國際化導向,鼓勵企業立足本土融入全球,提高國際競爭力。
  據分析人士透露,上海國資未來或將組建2-3家國有投資公司,不排除在海外市場進行資本運作。
  中歐商學院教授王建鉚認為,對於上海來說,更應該倡導國資“走出去”,通過投資公司參股或者成立基金在海外進行投資。同時,為國內企業“出海”搭建大平臺。
  一家大型民營企業的總裁在接受記者採訪時稱,無論是國有企業還是民營企業,政府都應鼓勵其根據自身的條件積極實施國際化戰略,但必須是通過企業自身出海“覓食”。從某種意義上來講,多元化、混合所有制的企業更容易走出去,因此民營企業、國有企業在實施國際化戰略時應適時“結伴而行”。這次上海提出“打造符合市場經濟運行規律的公眾公司,積極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,加快企業股份制改革”,符合當前形勢發展的要求,民營企業也期待能夠有所作為。
  復旦大學企業研究所所長張暉明教授認為,企業國際化戰略分為三個層面,產品走出去、資本走出去以及經營能力走出去,以前中國製造的產品走出國門,經過多層次代理才能接觸到海外市場的消費者,定價權和利潤空間被中間商控制,這種國際化的競爭力並不強。中國企業真正要在國際市場競爭中占有一席之地,必須在這三個層面有所突破。
  (據新華社)
  [股市影響]
  傳統國企重生A股才有希望
  改革將催生併購重組浪潮
  據新華社報道 目前除了上海外,山東、安徽、廣東和重慶等地的國資改革也在緊鑼密鼓地籌劃中。A股市場也將從過去國資改革版圖式炒作,向制度紅利引發的全面性、系統性、趨勢性機會轉變。
  目前,由上海市國資委監管的大企業集團超過40家,上海國資系統上市公司合計65家,其中實際控制人為上海市國資委的有53家。在這些企業中,一些屬於大集團、小公司類型企業,出於避免同業競爭和整合產業鏈的考慮,很多存在資產註入和整合的需要,或將催生新一輪的併購重組浪潮。
  新一輪的國企改革,是中國全面深化改革的關鍵之一,也是推動A股市場再一次快速發展的主要動力。 從A股市場獨特的市值結構分佈來看,只有總市值高達15萬億元、占A股比重三分之二的傳統國有企業重生,資本市場才能迎來全面性、系統性、趨勢性的機會。“如果改革能夠取得成效,構成資本市場利潤絕對主體的國企板塊估值毫無疑問將大幅提升,這將使得資本市場擺脫長期低迷的狀態,十年上證指數漲幅為零的尷尬局面也將徹底改觀。”南方基金投資部執行總監陳鍵坦言。
  (原標題:上海20條打響國資國企改革“第一槍”, 逐步提高收益上繳比例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ql64qlpouq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